总书记的“大食物观”
编辑:2023-05-17 13:51:11
翻开刚刚发布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,“树立大食物观”首次被纳入“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”章节。
什么是“大食物观”?早在福建工作时,习近平同志在《摆脱贫困》一书中提出:“现在讲的粮食即食物,大粮食观念替代了以粮为纲的旧观念。”
30多年后,在2022年全国两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,“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,保障肉类、蔬菜、水果、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,缺了哪样也不行”。
从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“树立大农业、大食物观念”,到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“树立大食物观,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,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”,习近平总书记对“大食物观”的阐释不断丰富和发展。
凌晨5点,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,“南菜大王”鲁德传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。
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,他就把海南、广东等地的蔬菜运到北京。30多年来,他既是“南菜北运”的亲历者,也是北京市民饮食需求变化的见证者。
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北京市重要的“菜篮子”、“果盘子”。今年春节前夕,习近平总书记与这里的留守商户和采购年货的群众视频连线。
△2021年9月13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米脂县高西沟村临时下车,察看粮食作物长势,同正在田间劳作的老乡拉家常
“硬糜子有吗?”
2021年秋天,陕北高原上,习近平总书记与老乡拉着家常——
“硬糜子这没有,不种硬糜子。”
“不种了是吧?硬糜子做黄米馍,软糜子做油胡兰、油糕,真好。现在生活上还有什么期盼?”
“现在都好了。共产党好咧,生活好咧!现在白面、大米、肉都可以吃。”
总书记说:“现在不是说稀罕吃白面和猪肉了,反而有时候吃五谷杂粮吃得还挺好,对身体好。”
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,反映在吃饭问题上,就是更加丰富多样、营养健康的食物供应。
如何保证食物丰富多样?2022年全国两会上,总书记说:“宜粮则粮、宜经则经、宜牧则牧、宜渔则渔、宜林则林”,“向森林要食物,向江河湖海要食物,向设施农业要食物”。
过去食物的生产来源主要是耕地,现在要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——19亿亩耕地之外,还有30多亿亩的森林、4亿公顷的草原和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,从这些资源的开发中,可以拓宽我们的食物来源。
比如:我国是世界上主要渔业国家中唯一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,世界上每3条养殖的鱼中就有2条来自中国。2021年,我国人均水产品占有量47.36公斤,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,约占人均动物蛋白消费量的1/3。
“随着我们老百姓对质量需求的提高,实际上需要更多样化的食物,所以我们对土地的概念、对农业的概念、对食物的概念都需要有革命性的变化。今年的中央文件专门拿出一小节来讲‘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’,‘树立大食物观’,我觉得这是中国要发生的一场农业概念的革命。”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说。
△2022年10月20日,工作人员在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一处晒场的大豆堆上忙碌。
天下之大,黎元为先。
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,推动实现全民健康为最终目标。树立大食物观,正是如此。
总书记的“大食物观”
翻开刚刚发布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,“树立大食物观”首次被纳入“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”章节。
什么是“大食物观”?早在福建工作时,习近平同志在《摆脱贫困》一书中提出:“现在讲的粮食即食物,大粮食观念替代了以粮为纲的旧观念。”
30多年后,在2022年全国两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,“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,保障肉类、蔬菜、水果、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,缺了哪样也不行”。
从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“树立大农业、大食物观念”,到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“树立大食物观,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,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”,习近平总书记对“大食物观”的阐释不断丰富和发展。
凌晨5点,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,“南菜大王”鲁德传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。
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,他就把海南、广东等地的蔬菜运到北京。30多年来,他既是“南菜北运”的亲历者,也是北京市民饮食需求变化的见证者。
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北京市重要的“菜篮子”、“果盘子”。今年春节前夕,习近平总书记与这里的留守商户和采购年货的群众视频连线。
△2021年9月13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米脂县高西沟村临时下车,察看粮食作物长势,同正在田间劳作的老乡拉家常
“硬糜子有吗?”
2021年秋天,陕北高原上,习近平总书记与老乡拉着家常——
“硬糜子这没有,不种硬糜子。”
“不种了是吧?硬糜子做黄米馍,软糜子做油胡兰、油糕,真好。现在生活上还有什么期盼?”
“现在都好了。共产党好咧,生活好咧!现在白面、大米、肉都可以吃。”
总书记说:“现在不是说稀罕吃白面和猪肉了,反而有时候吃五谷杂粮吃得还挺好,对身体好。”
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,反映在吃饭问题上,就是更加丰富多样、营养健康的食物供应。
如何保证食物丰富多样?2022年全国两会上,总书记说:“宜粮则粮、宜经则经、宜牧则牧、宜渔则渔、宜林则林”,“向森林要食物,向江河湖海要食物,向设施农业要食物”。
过去食物的生产来源主要是耕地,现在要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——19亿亩耕地之外,还有30多亿亩的森林、4亿公顷的草原和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,从这些资源的开发中,可以拓宽我们的食物来源。
比如:我国是世界上主要渔业国家中唯一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,世界上每3条养殖的鱼中就有2条来自中国。2021年,我国人均水产品占有量47.36公斤,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,约占人均动物蛋白消费量的1/3。
“随着我们老百姓对质量需求的提高,实际上需要更多样化的食物,所以我们对土地的概念、对农业的概念、对食物的概念都需要有革命性的变化。今年的中央文件专门拿出一小节来讲‘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’,‘树立大食物观’,我觉得这是中国要发生的一场农业概念的革命。”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说。
△2022年10月20日,工作人员在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一处晒场的大豆堆上忙碌。
天下之大,黎元为先。
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,推动实现全民健康为最终目标。树立大食物观,正是如此。
山西光大司法鉴定所